close

土耳其人跟台灣人一樣都很熱情,差別在於台灣人是含蓄的熱情,土耳其人卻是外放式的熱情,熱情到我這個已婚婦女都覺得自己像個含苞待放的姑娘,突然對自己的美貌產生了無比的自信(或是錯覺)。本來我只是純粹想要探訪民情,所以總是很願意停下來與拉客的店員聊天,然後一聊就聊了大半個小時,接著熱情的土耳其男就要請我去酒吧喝酒,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應該很清楚吧! (他們應該有把女觀光客的基本操作流程吧),還好本人平時潛心修煉,才有辦法繼續保持已婚婦人的婦道,哈哈哈,不知是本人太有魅力,還是土耳其男太熱情,還是亞洲面孔因為稀少所以吃香,想要有豔遇(或偷吃)的女生來伊斯坦堡就對了。害我現在開始對於在街上與店員聊天產生遲疑,如果他們很熱情地問我” where you from?” 如果我本能式地回答台灣 那表示我又落入這些店員的陷阱中了,每每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脫身,他們不會逼迫客人買東西,反而是慢慢地跟你搏感情建立關係,先拿出免費的茶來讓你就甘心,然後一直強調漂亮的女生才有這些待遇,我的媽啊,要女生不淪陷也難,還好冰雪聰明的我已經看穿了他們的伎倆,所以應該不會被騙財劫色吧! 結論是我在觀光區街上遇到的土耳其男都很花言巧語,如果要找正直的土耳其男應該要去清真寺吧!問題是清真寺裡的男人似乎以老頭居多 >

 

今天參觀了三個重點古蹟: 聖索菲亞大教堂、藍色清真寺、Topkapi皇宮。

聖索菲亞大教堂真的是個很古的古蹟,一開始是個教堂,後來被改為清真寺,現在則是個博物館,所以伊斯蘭教徒與基督徒就沒得爭了,反正要進來,買票就是了,人人平等。因為帝國的更替,所以這個外表有清真寺的喚拜樓的建築,裡面處處可見耶穌、聖母的馬賽克圖像。只能說人類的歷史還真神奇,一方面互相爭戰殘殺,另一方面似乎又可以共存。

 

藍色清真寺,應該是最觀光客的一個清真寺,本地人不叫他藍色清真寺,這個名稱是被觀光客叫出來的,因為土耳其的建築物裡頭用了大量的藍色磁磚,以此聞名。這個清真寺是土耳其唯一擁有六座喚拜樓(就是清真寺高高的尖塔,用來呼喚大家禱告用途)清真寺,因為當時建照的蘇丹很愛出風頭,兩座就OK了,四座算很了不起了,這位仁兄竟然蓋了六座。還有,進入日本的神社前要洗手,進入清真寺也有一樣的規矩,所以清真寺外頭通常都設有洗手檯。

 

接著一夥人在皇宮附近的公園挑高處喝茶,喝茶喝咖啡是土耳其人的文化之ㄧ,聽說他們的用水量超高,原因是喝了太多茶了。站在這個臨水的山丘往下瞭望,就可以看到歐亞兩塊大陸與水域,算是美景當前。

 

再來就是進入Toppaki皇宮了,這個皇宮是舊皇宮,皇宮的特色與制度聽起來跟我對中國皇宮的認識差不多,蘇丹(國王)都很擔心被殺害,然後後宮是一定要有的,這兒的後宮還得另外收費,這些皇宮在後代吸引了無數觀光客,北京紫禁城就是最好的例子,真的是造福當代政府與觀光業啊。土耳其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突厥,突厥這個字其實是很負面的的,一看就是幫土匪取的名字,不管怎樣,這些古代中國眼中的土匪還是有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,皇室制度、繪畫等都可以找到中國味,甚至土耳其話的念起來與中國的發音幾乎相近。

 

晚上,一行人搭電車到對岸的galata吃晚餐,一下電車,發現整條街都是人人人,綿密的人群延續了至少 一兩 公里長吧,不愧是人口數超過千萬人的城市。去了一間挺高級的餐廳吃晚餐,(還好這頓不必自費),我吃了串烤羊肉kabab,心得是我的味蕾很不敏銳,昂貴與平價料理吃起來感覺都差不多,所以吃便宜的路邊小吃即可。我對面的米國女同學點了魚燒烤,結果來了一整條帶頭烤好的魚,米國人看到魚頭的反應先是大吃三驚,然後快速把魚頭給移除,米國人不知為何如此害怕動物頭,魚頭、雞頭、蝦頭,幾乎是不會出現在餐桌上的,所以米國人是怎樣也無法體會砂鍋魚頭的美味。(: 前陣子王餅乾招待前往台灣的日本朋友滷雞腳、豬血糕,這位日本人差點嚇傻。)回到蘇菲亞教堂附近時,吃了米布丁,好好吃喔,所以我隔天又吃了一次,伊斯坦堡的甜點店到處林立,這應該與飲茶文化有關係,喝了茶就想配甜點吃,就好像我喝了啤酒後就很渴望吃到蒜味花生的道理一樣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ooselau 的頭像
    gooselau

    小額的生活點滴

    goose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